首页 |
|
浙江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,个人防护怎么做?要不要储备相应药物? |
|||
|
|||
当前,普通人如何做好个人防护?重症高风险人群有哪些?如何看待用药需求?今天上午,记者采访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,请她作出专业解答。 问:当前,个人防护应如何做? 答:普通人还是要做好个人的防控,戴口罩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、增强个人的体质,提高身体的免疫力,另外尽量不要聚集,特别是在密闭环境中,不要聚集。 问:哪些人群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?应如何应付? 答:高危重症人群主要是没有接种过疫苗的、年龄大于60岁、有各种各样基础疾病的人群,比如有糖尿病、尿毒症、高血压、脑梗、肝硬化、老慢支、肺气肿以及心脏病等。这些人群如果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的相应症状,还是要尽早去发热门诊。 问:请谈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与降低重症率之间的关系? 答:11月2日,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,本轮疫情广州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阳性感染者16.27万例,无症状感染者占感染者总数约九成,重症、危重症4例,无死亡病例。这4例都是有基础病以及没有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,所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以后,重症的发生率会明显降低,这不是简单的数据,而是几倍的降低,所以我觉得能接种疫苗的人群,还是尽量接种,当然如果有禁忌症的,接种疫苗还是要小心谨慎。 问: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? 答: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主要为乏力、咽痛、咽干、咳嗽,主要是这些上呼吸道的症状,有的人可能会出现腹泻、味觉障碍、嗅觉障碍等。 问:网络上流传着多个“囤药清单”,同时,冬季又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,个人要不要储备相应药物? 答:我觉得家庭的话,不需要囤药,因为你囤药,一是药物容易过期,另外,普通人群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药,可能会误用药。日常的抗病毒药、退烧药、抗生素等药品,现在药店里都可以买到,医院也有储备,没有必要去抢购。对于日常季节性备用的药物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购买。当前,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,万一感染了,可以使用一些对症支持的药物,比如说你热度高,吃点解热镇痛药是可以的,另外,如果你有感染的症状,据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九版)》推荐的中药用药建议,也可以吃点像莲花清瘟之类的中药。 若患者有咳嗽、发热等症状,不要一窝蜂地聚集在大医院。确定无外出、没有接触过患者或感染者,可先监测体温,居家按照普通的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。如果出现体温持续不降、持续高热,或咳嗽加重、出现呼吸困难、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,就应该到附近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,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, 医务人员会给予很好的治疗照顾。 关于孕产妇、儿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?权威专家回应防疫热点 冬季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,疫情下孕产妇、儿童等特殊人群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?有孩子的家庭是否需要多储备一些药品?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权威专家—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作出专业解答。 1.问:孕产妇与普通人群相比是否更易感染新冠病毒?该如何做好防护? 乔杰:从总体人群表现看,孕产妇奥密克戎感染率和普通人群接近,出现症状的表现类型也和普通人群接近,如咽干、咳嗽、流鼻涕、浑身酸痛、发烧等。总体而言,与普通人群相比,感染没有给孕产妇的健康带来更多影响。 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病的孕产妇要加强自我保护。有妊娠计划的女性最好在孕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,增强自身免疫力。尽量调整好身体状态再怀孕。 孕产妇需注意防护,做到以下关键点:出门、在公共场所戴口罩,到医院就诊时戴N95口罩,少去人员聚集场所;居家或在办公室时经常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;外出回来勤洗手。 2.问:如遇封闭隔离,孕产妇无法按时就诊,该如何处理? 乔杰:孕产妇如遇封闭隔离无法按时就诊,不要着急、焦虑,要和自己的助产机构及时联系。就诊属常规体检的,可以更改时间;如属紧急就诊,可与社区及时沟通,通过特殊通道就诊。 3.问:正值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,孩子发烧、咳嗽,是否需要去医院? 王荃:秋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,发烧和咳嗽是儿童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。导致发烧、咳嗽症状的病原体非常多,以流感病毒等病毒为主,也包括某些细菌、肺炎支原体。 孩子生病后如果精神状态稳定,家长做对症处理、观察病情即可。如果连续发热超过三天、持续高热、频繁咳嗽或呕吐,甚至出现包块、频繁腹泻、脓血便、尿量减少、呼吸增快、呼吸困难、意识障碍等情况,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。 在医院期间,家长应做好自身和孩子的健康防护,戴好口罩,做好手卫生。回家后立即脱掉外套、鞋帽并认真洗手。 4.问:有孩子的家庭眼下是否应该多备一些药品? 王荃:家里备一些适合儿童服用的退烧药等即可,不建议家里过多存药。给孩子服药时应谨遵医嘱并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。为了确保安全,家长不要只凭经验给药。 孩子居家时,要保持规律作息、充足睡眠、合理膳食、均衡营养、加强锻炼,多吃水果和蔬菜。北方冬季天气较干燥,家长要给孩子多喝水,加强亲子沟通,保持心情愉悦。 |
|||
分享到: |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