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经济
山区偏远乡村 产业富民的实践与思考
产业发展是“做大蛋糕”的硬核,是山区偏远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。如何加快产业迭代升级,优化产业富民体系,对于全省同步推进实现共同富裕,具有重要意义。开化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,转变发展理念,践行“强村富民”实践,走出了一条偏远薄弱乡村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共富之路。
转化优势,产业兴旺是基础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,山区偏远乡村推进共同富裕必须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,从增强内生动力出发,走好产业兴旺的“自力”之路。过去的开化县大溪边乡上安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,仅有的500余亩耕地,基本都是高低不平、不足3米宽的“斗笠”梯田,缺水易旱,不适合水稻耕作,村民外出务工多、土地抛荒多。2008年开始试种高山蔬菜、向日葵,但“丰产不丰收”“开花不结果”。面对发展传统农业失败,大溪边乡上安村请专家“把脉”,精准施策,扬长避短,把劣势转化为优势,试种红高粱,种出效益,种出成功。从一产的红高粱种植,到二产的酒、糖、馍等红高粱食品加工生产,再到三产的乡村旅游、农家乐发展等,6年时间,上安村形成了红高粱全产业链联动发展,产业附加值高、覆盖面广、带动力强。产业再选择、三产再融合,从业态到状态,从状态到富态,是振兴乡村的基础,也是高质量走向共同富裕重要基点。
党建统领,干部队伍是关键。农民富不富,关键看支部,加强基层党组织统领,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是偏远乡村增强党组织向心力、凝聚力和战斗力,夯实“强村富民”基础的重要保障。齐溪镇丰盈坦村原来是一个环境脏乱、经济薄弱、群众不满的后进村,2013年村两委班子换届后,在新“头雁”带领下,全方位落实“以礼治村”的发展理念,聚焦村庄治理和产业发展,主打乡村旅游和研学体验文章,带动近百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,2021年,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0.3万元,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.81万元。“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好干部”,从一个侧面看,一个好的村党支部书记,一定会给村民一个美好的希望、一个美丽的村庄。
模式创新,联盟发展是路径。贯彻新发展理念,以共建、共治与共享“补短提质”是偏远乡村持续推进“强村富民”的基本路径。大溪边乡探索打造组团式发展红高粱产业,建立强带弱、富带贫机制,将每个村的村民团结起来,组建村集体公司,将12个村集体结成利益共同体,组建乡镇级合营公司,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。组建公司运行,把无序的分散经营转变为有序的统一经营,做到统一标准、收益归村,提高抗风险能力,有效推动12个“空壳村”逐步迈向“强村”序列。2021年,大溪边乡全乡12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突破40万元,初步实现了“村村种高粱、村村有收入”。乡村发展一体化,强村富民,必须建立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。
以民为本,共建共享是根本。“一户富不算富,户户富才算富”,以民为本、全民共享是“强村富民”的根本目标。齐溪镇龙门村首创“1+X”户结户共致富的共享模式,一家农家乐至少结对3家种养农户,龙门村总共232户,全村53家民宿农家乐经营户与村内的179家农户结对,带动每户年均增收近5000元。大溪边乡在发展红高粱产业时,党员干部带头种、惠农政策推动种、职能部门指导种、老人妇女人人种、良好效益激励种,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“红利”。从“人人做旅游,家家有收入”,到“人人种高粱,家家有收入”,真正展现了“共同富裕没有旁观者”的新风貌。